3月9日下午,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部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学生工作队伍、广大学生通过人民智云客户端、咪咕视频客户端、“学习大国”微信公众号、线上课堂等方式收看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人民网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直播结束后,各学院通过组织线上课堂讨论、班级征集学习心得、微信分享收看体会等,引导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升思政大课收看效果。广大师生纷纷表示,从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中深刻领会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速度”所彰显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进一步增强了万众一心战胜疫情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奋发图强、努力进取,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201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1班学生刘玲:此次疫情防控中,最令我震撼的是党的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正如老师所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多难兴邦,我们从来不曾畏惧困难,我们始终拥有必胜的信心,这源于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疫情是一面镜子,照见了真正的中国,也反射了人民群众的担当,在这里,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美丽的逆行者、志愿者、捐赠者以及宅家者。身处于这样有爱暖心的国度,我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是爱国,是我们最大的担当。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学生亓超: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战疫情、稳发展,群策群力、守望相助、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机会,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规划,接好今后的接力棒。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担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这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与担当。
计算机19级D11班学生管欣悦:诚如冯秀军教授所言,曾经,在90后、00后的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看似“不靠谱”的标签,可是,就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看不见硝烟但却要直面生死的战场之上,他们却从“标签少年”摇身变成了今天最勇敢的人。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如何爱国报国,让自己的青春奋斗与民族的复兴同频共振,如何在奋斗担当中谱写自己的大好青春,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到万千逆行,人性始终闪光夺目。生而为蚁却美如神,我为华夏儿女们骄傲,也为自己是华夏青年而自豪,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敏: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政府采取了最坚决、最果断、最彻底的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令我们深受鼓舞,我们要更加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管理、教学、科研工作中去,不负韶华,砥砺前行,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作为思政课教师,既要不断提高思政课的学理性,深化理论认识水平,更要不断促进思政课接地气,结合当下人们最鲜活社会实践活动去阐释理论,贴近教育对象的实际,及时回应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形势政策课”教研室主任李春雨:今后形势政策课应注意以抗击疫情为专题,把握好“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信念的理论教学和讴歌奋战在疫情一线逆行者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关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越性,感悟我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学生工作部部长何伟:在全国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组织开展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通过解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用鲜活的现实素材,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对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必将使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把爱国、爱党落实到思想行动上,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践行使命担当。
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惠: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四位专家生动解读了疫情防控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不仅给全国大学生带来了思想洗礼,同时也启迪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创新思政工作方法。今后我们要学习优秀思政教育工作者因势利导、立德树人的理念和方法,坚定信心做好大学生青春课堂中有思想、有情怀、接地气的价值引领者。
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建工学院辅导员赵颖虹:四位专家用丰富的内容、鲜活的案例和生动的讲述,从四个维度为我们呈现出一堂精彩的思政金课,作为一名辅导员、思政工作者,我深受启发。接下来,我们应当细细研读、学习借鉴,努力将疫情防控中的各种思政元素提炼出来、贯穿起来、传授出去,更好地落实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撰稿:林忠心 审核: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