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在天安门举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全体教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安排下收看了大会实况,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7月2日下午,全体教师又收看了教育部主办的周末理论大讲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辛向阳教授主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导学”。学习结束后,各位教师就“纲要”课如何融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进行了研讨交流。
周军锋老师认为,建党百年,一路风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的根本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先进的理论都不会成功转化为现实,也就不会有后来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也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一定要坚决拥护党,走好每一步,这也是现在每个学生要做到的,这也是“纲要”课的使命之一。
王玉坤老师认为,思政课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能感染人。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为遵循,在“纲要”课教学中生动讲授百年党史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
徐健老师认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领“纲要”课,就是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运用到新时代《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不断适应新时代教育事业新要求。
方勇老师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教学融入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精神责无旁贷。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专心学好、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其次要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任务,将讲话精神落实到教案、课件和课堂,避免学而不讲、备课上课“两张皮”现象。
罗彩云老师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规律,以史为鉴,引导学生理解“四个选择”,特别是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应融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将“以史为鉴”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为什么”“怎么样”讲清楚、讲全面。
崔名芳老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将其融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章节中,引导学生从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坚守初心使命,引导学生从党的百年历史中赓续红色血脉,切实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奋斗。
庞东霞老师认为,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重温了党史,深深认识到党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浴血奋战的一百年,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更加珍惜。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外,还应该引导他们树立爱党爱国的意识,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汪黎老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贯穿历史、现在、未来,系统总结、全面阐述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鲜明主题,激荡起全党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的奋进力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我们要以历史事实讲清,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把握了民族复兴的主题,始终把民族复兴的重任担在肩上,最终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拥护、爱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蔡永凤老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回顾了我党100年的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正是党史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主题,为党和国家事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引领和目标导向。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七一”讲话精神,并积极融入思政课教学,更加系统科学地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通过学习研讨,老师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的理解,并对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老师们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如何有效融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更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了较为具体的初步设计。讨论结束前,老师们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节及课件、教案融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进行了备课任务分配。
(撰稿:方勇;审核: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