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4日,为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逝世100周年,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列宁思想研究分会协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列宁主义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暨纪念列宁逝世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本次研讨会围绕“列宁主义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军事科学院等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讨。
在主旨报告环节,由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丰子义教授主持,列宁思想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东教授作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源头活水——列宁主义及其晚年创新》的主旨报告,主要强调了列宁主义在现代新型政党观、科学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帝国主义时代观、指导国家与改革的国家观、社会主义观等六大创新,开创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和新形态。
在主题发言环节,教育部社科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中央马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郝立新,列宁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安启念,列宁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韩庆祥,列宁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金海,列宁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何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副所长、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颜利,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王中汝,嘉兴大学教授康文龙、吕延勤等分别围绕列宁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探索,列宁的文化思想、社会主义观、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哲学思想、公平正义思想,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及列宁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我院程权杰提交了论文《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摆脱“文化贫困”的主体构想及其启示》,并在“文化观与马克思主义观”的专题讨论环节进行发言。论文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源头——“无产阶级的文化”出发,阐释了列宁关于“文化贫困”的主体构想的研究缘起、不同主体的“文化贫困”表征以及列宁应对不同主体的“文化贫困”的构想和实践,这对于深化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论文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本次理论研讨会为我院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开阔学术视野提供了重要平台,也充分体现了学院对教师科学研究能力提升的重视。
(撰稿:程权杰;审核:宫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