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寻根脉,秦淮河畔话古韵 —安徽工业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实践与路径创新研究”调研队赴南京开展调研

2024-07-23 浏览次数: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这片热土寄予厚望,曾多次考察长三角三省一市,亲自谋划、持续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6日至9日,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三角区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实践与路径创新研究”活动调研团队分队赴江苏省南京市,开启为期四天的实践活动。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四天的实践过程中,实践队成员分别前往南京博物院、六朝博物馆、中国科举博物馆(江南贡院)、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秦淮非遗馆、夫子庙、明故宫、瞻园等地,通过实地参观、现场解说、调研交流等形式,感悟深厚人文金陵,见证历史沧桑巨变。

探寻古都金陵 领略金陵韵美

南京博物院作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等人于1933年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实践队成员深入博物院内,在历史馆顺着时间脉络,全方位感受江苏地区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在民国馆了解民国时期首都南京的社会风情,亲身感受那时的市民生活,体会真实的民国城市风貌;在艺术馆感悟中国书法神奇诱人的艺术气息,领略江苏绘画发展的盛况,了解古老质朴、多姿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在非遗馆观赏非遗传承人进行非遗美术和手工艺类项目的动态表演,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蕴与魅力。

六朝博物馆是中国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遗址博物馆,也是反映六朝文化最系统的专题博物馆。这里不仅是尘封记忆的宝匣,更是现代美学与古典韵味交织的时空隧道,每一件展品都低吟浅唱讲述着六朝古都南京那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歌。实践队员深入六朝时期,分别参观了“六朝帝都”“回望六朝”“六朝风采”“六朝人杰”四大展厅,了解辉煌的六朝历史,学习灿烂的六朝文化,感受专属于六朝古都南京的时代韵味。通过此次参观和学习,实践队员获益良多,感叹南京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璀璨、人文之厚重。

   


中国科举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学宫东侧,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地址位于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的江南贡院。实践队员围绕“为国求贤”“鱼龙变化”“金榜题名”“金陵佳话”“源远流长”等展区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探寻中华文字的古朴风韵和1300年科举制度的泱泱历史,在中国社会古往今来育人树人的选才标准中感受着千百年来学子们的求学热忱,更在与游客及工作人员的深入交流中直观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保护与传承并重 非遗与时代共融

秦淮·非遗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是南京市非遗体验中心、秦淮区非遗保护中心。作为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非遗馆一直注重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展览、表演、手工艺制作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队员深入非遗馆,在集图文、实物、视听、手作和交流于一体的各个体验区及展演区感受古老文化与年轻灵魂的交融。同时,在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得知南京一直以来积极普及非遗文化的教育,队员们不禁感叹道,优秀的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

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是中国首个非国有丝绸文化主题博物馆,也是南京第一座以美学角度阐释江南丝绸文化的专业主题博物馆。实践队员依次参观了“蚕桑神迹·文明之源”“丝绸风尚·锦绣耀世”“织府春秋·南都繁会”等丝绸文化主题展,了解到蚕、桑、丝绸的文化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也惊叹于我国自古以来丝绸工艺的高超技艺、丝绸产品的精美绝伦,对丝绸文化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国丝绸文化,为中华文化写下灿烂的一页,更为世界文化贡献辉煌的篇章。


追寻千年文脉 传承儒家文化

夫子庙大成殿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是南京夫子庙的主殿,殿内正中悬挂一幅中国最大的孔子肖像画《孔子行教图》。在漫长的两千多年历史中,儒家文化逐渐演变成中国的主流文化,对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支柱。伴随着殿内的古曲、雅乐演奏,实践队员深入了解孔子思想的主要内涵、历史地位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感受古代建筑的魅力,学习儒家文化的内涵,探寻智慧与道义的永恒源泉。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队员不仅了解了六朝古都南京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与实践路径创新的经验总结和实践建议,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进一步实施提供思路。实践队队员们纷纷表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深入探究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用智慧和汗水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贡献力量。(撰稿:苗云飞 审核:斯小燕 徐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