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举行2024级研究生经典著作阅读汇报会

2025-10-01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9月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于学院 308 室、312 室、324 室、325 室组织开展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经典著作阅读汇报会。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堡骏、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晓华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跃教授、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宗友教授应邀担任评审组组长, 2024级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汇报交流,2025级研究生观摩学习。

本次读书汇报分四组同时进行,第一组共有八位同学进行汇报,分别围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六篇、第七篇)《政治经济学批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哲学的贫困》五本著作进行汇报。

汇报结束后,丁堡骏教授在点评中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术论文写作的根本基础,要加强对《资本论》文本的研究,必须常读常新、反复钻研。他指出,当前尤其应当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不同文本间重要理论观点内在联系的梳理与挖掘,以提升研究的深度与连贯性。牛云芳老师在分享时指出,同学们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过程中,应注重从整体性视角把握文本脉络,结合著作的形成背景与时代语境,从而更加准确地阐释其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第二组共有八位同学进行汇报,分别围绕《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矛盾论》等著作展开汇报。

学生汇报结束后,朱宗友教授提出,同学们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本著作,而应该树立系统化的阅读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只有将这些经典著作放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去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其深刻内涵和内在逻辑。丁五启老师表示读原著对于理论素养、增强思辨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第三组共有九位同学进行汇报,主要围绕《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青年运动的方向》《党内通讯》《<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九本著作进行汇报。

在汇报分享环节,同学们不仅展现出对经典著作的深度研读与深刻理解,更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场景有机结合,提出兼具个人思考与学术价值的见解。汇报结束后,刘晓华教授对同学们的汇报内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与针对性指导,为后续学习方向提供了清晰指引。李春华老师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在阅读研讨与成果分享中所体现的严谨态度及扎实专业素养。

第四组共有九位同学汇报,九位同学分别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整顿党的作风》《论联合政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改造我们的学习》《论持久战》《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展开汇报,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探讨其对新时代党建、文化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启示意义。

汇报结束后,评审老师对同学们的汇报进行了细致点评与指导。郭跃教授肯定了同学们将经典理论与当代议题结合的研究思路,同时强调,研读经典需先厘清文本写作的历史背景,在还原文本本义的基础上,再结合“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等当前话语体系阐释当代启示,避免出现理论与现实的脱节。许醴老师强调,报告中“当代启示”部分的撰写应紧密贴合当下的话语体系,善用符合时代语境的表达方式传递观点,从而增强研究成果的现实感染力与可理解度。

 本次经典著作读书汇报评审会为同学们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读书会不仅进一步掌握了阅读原著的方式方法,更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提高了政治站位,增强了政治素养,未来要更加重视阅读,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素养。

(撰稿:方勇审核:欧广丽、宫晓虹)